图说天下社会百态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

细微之处觅真相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现如今,很多人喜欢拍照,拍人物、拍风景,用照片定格身边美好事物及景色。勘验工作仿似一台时光倒放机,经过科学计算推演,重现过去某一特定时刻场景。“时间一去不复返”,这句话耳熟能详,经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奋斗、珍惜当下。旧日重现,即便只是部分复原,谈何容易。公安河西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副教导员李盛是一名资深勘验员,有着20年的勘验经历,深知个中艰辛。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2005年3月6日深夜,在河西区南北大街附近的小区内发生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受害人物品遭抢。李盛和同伴迅速赶到犯罪现场,立时眉头紧锁。发案现场位于两栋楼房之间的通道中,受害人的随身物品散落一地,正值初春多风季节,楼间风速达到了四五级,众多涉案物品混杂着一些周围居民的生活垃圾被吹起一人多高,在空中四散飞扬。现场状况已经由不得李盛他们有半点迟疑,证物随时都有被毁灭遗失的可能。先采集,后甄别,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证物。李盛和他的队友们马上取出工具装备,迅速将犯罪现场附近二十米距离内所有物品逐一收集登记造册,无论是一张小纸屑、一根牙签、一块口香糖。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很快,停在旁边的刑事勘验车内已经塞满了一摞摞的证物袋。案发时,有人看见作案的为四名男子。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情况,侦查民警迅速对案件展开调查。紧接着,物证检验也有了重大进展,李盛在认真甄别那些从现场采集来的各种物证时,发现了一张受害人的电话通讯缴费单,从上面顺利获取了一枚指纹。从指纹存留位置等诸多因素考虑,这很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翻找受害人包内钱物时遗留的。种种迹象表明该起案作案目标的选择随机性强,且疑犯很可能已经逃离天津藏匿起来。案件侦办工作陷入僵局。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看着受害人一次次满含希望地询问案件进展,而后又失望地缓步离去,李盛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压得有些喘不过来气。

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李盛每年都将这些积案的相关物证信息进行检索比对,并把新的案件信息传输至全国犯罪信息系统。然而就是这些看起来有些枯燥的工作,却给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2008年6月初,云南省公安厅传来消息,当地民警在侦办的一起毒品案件中,发现涉案人员张某的指纹与该案遗留在现场缴费单上的指纹相吻合。办案民警急赴云南,疑犯张某起初仍百般抵赖,认为事隔多年且又死无对证,几个回合较量下来,最终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张某低下了头。

现场勘验过程中,很多痕迹物证不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甚至会被违法犯罪分子特意隐藏,以期躲避法律制裁。找寻和发现痕迹物证,对勘验员来说是对眼力和脑力的考验。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2011年9月的一天上午九点多,在河西区一小区小卖部内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当李盛和队友赶到现场,屋内一片狼藉,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现金被洗劫一空。十平米的小屋内存放着许多待售货物,摆放得相当凌乱。面对这样高难度现场,李盛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迅速开始工作,逐一检查,详细记录。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勘验工作渐入尾声,但李盛仍然未发现有价值的物证线索。发案后的几个小时对于侦破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嫌疑人藏匿起来,将给后期抓捕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李盛稍事镇静了一下心绪,克制有些焦躁的情绪,全神贯注于现场。突然,码放在床头的棉被垛引起了李盛注意,他小心地将这些棉被逐条打开,发现里面夹裹着一个塑料袋,上面采集到了一枚残缺的指纹。李盛顿时欣喜若狂,立即取样固定。当天晚上11时许,民警根据指纹比对结果,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现在刑事警情较以前大幅下降,我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做精品、铸铁证上。”李盛说。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证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只要有时间,李盛就会到法庭旁听庭审,通过控辩双方激烈质证,不断完善刑事技术思路,改进提高技术手段,严密技术操作规范,使他们的鉴定结论能成为经得起任何考验的铁证。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细微之处觅真相》

李盛从事刑事现场勘验工作已经20年了,虽然相对于侦查民警,少了许多冲锋陷阵、惊险抓捕的场面,也没有社区民警走街申巷遍访百家问寒问暖的温情,但李盛用他过硬的技术,坚韧细致的工作让正义得以匡扶,让罪恶得以惩治。李盛说,当根据他提供的鉴定结论,最终锁定疑犯并将其抓获时,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瞬时冲淡了连日的疲惫与辛苦,这一刻他觉得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内容简介

【法证先锋】系列报道之三

浏览: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