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图讲座”40年,伴改革开放而生,随改革开放前行。
1978年1月6日,周恩来总理逝世2周年前两天,电影表演艺术家黄宗英受邀来到上海图书馆,讲述《缅怀周总理》的故事,会场挤入了2000多名听众。这是上海图书馆记录在册的第一场讲座,从此,“上图讲座”诞生了。40年来,上图讲座共举办讲座及各类文化活动3400余场,直接听众超过154万人次。10月30日,不少曾与“上图讲座”结缘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来到上海图书馆,为进一步擦亮这个40岁的老品牌出谋划策。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作家白先勇、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等也以贺信、视频等方式为“上图讲座”送上寄语。
诞生于1978年1月的上图讲座可谓上海“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的缩影,在改革开放即将吹响号角之时,就催生了人人都可以去听的公共讲座,在当时可是个新鲜事。可以说,上图讲座既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和产物,又伴随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不断发展,日益成为“城市教室”和“市民课堂”。仅从“上图讲座”涉猎的范围就可窥一斑。在上图讲座众多系列中,大型宏观系列讲座历史最久、听众最多,也成为上图讲座发展历程中的基石。它以追踪热点、廓清是非、释疑解难为宗旨,关注社会民生、总览国际时政,深入、精准地解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市民获得信息和交流心得的平台。进入新世纪,上图讲座顺应社会需求,从早期以政治宣传为主的讲座,发展到目前已经遍及时政、文化、社会、艺术、法律、教育、科技等各领域。除了内容的增加,上图讲座也从原先单一的现场讲座转化为多种载体的讲座,催生出电视讲座、网络讲座、广播讲座、讲座丛书、讲座视听阅览室等,打造了“上图微讲座”、网络音频主播等新媒体产品,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教室”。
在上图讲座“大家讲坛”系列中,王蒙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得而来,莫言与听众分享“与文学结缘的故事”,中科院院士汪品先邀市民探寻“人类与海洋”的奥秘,苹果公司“白色语言”缔造者、乔布斯终生好友艾斯林格分享对中国工业设计创新转型的见解,周国平、韩天衡、樊锦诗、单霁翔、周功鑫、陈忠实、李欧梵、赵启正、吴建民、葛兆光、白先勇、阎崇年、裴钢、欧阳自远、罗伯特·麦基等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和设计师先后登台。“我曾3次参加上图讲座,分享文学、昆曲和电影的心得,每次活动都十分尽兴,因为这里让我感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听众朋友尤其是不少青年人对文艺作品的挚爱让我印象深刻”,白先勇说,上海图书馆通过讲座活动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空间,让学者、艺术家与文艺爱好者得到了知识的交流和精神的共鸣。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在上图讲座开讲,与听众分享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的进程和成果,欣喜于市民对知识、科技的热爱和尊重,这离不开上图讲座的长期熏陶。
2002年,王安忆登台首讲拉开“名家解读名著”系列讲座,至今已逾80讲,一批知名专业作家、学者叶永烈、余华、钱理群、叶辛、赵丽宏、马原、程乃珊、苏童、孙甘露、张大春陆续登台担纲,从《悲惨世界》《罪与罚》到《红字》,由《雷雨》《傅雷家书》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引领听众感悟文学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上图讲座编辑出版了《名家解读名著》系列、《十二堂文学阅读课》等图书,撷取经典名家和名著,留给读者长久品味。
“上图讲座已经成为一个典型、一个模式,要小心后来者的模仿。”王安忆开了个玩笑。“今天的环境与40年前已经大不相同,城市中的文化空间越来越多,有些空间甚至非常华丽,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少内容。”她说,层出不穷的讲座类文化活动其实摊薄了资源,一方面是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听众也在固化,“爱听讲座、参与文化活动的都是那些熟面孔”,这就要求包括上图讲座在内的文化活动不断以新的方式、新的内容吸引新的听众,图书馆离读者最近,也应该是倾听读者需求最快速的地方。
“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增加,市民的需求也在增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说,无论是针对年轻学生的研学旅行,还是针对60岁至70岁“年轻老人”的退休生活,如今的文化活动应该更注重开拓新领域,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对上图讲座来说,如何挖掘这些资源“富矿”,大有可为空间。
图书出版领域市场庞大,每年出版新书品类繁多,上图讲座精选优质书籍,邀请国内外名家学者带着自己的新作莅临上图与听众分享已经成为一大特色。系列讲座涉及文学、文化、艺术、音乐、科普、生活等多个领域,葛剑雄、乐黛云、张抗抗、赵长天、金宇澄、韩少功等名家纷至沓来,为爱书者和读书人架起了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出版社与上图讲座的合作不仅在于提供已有的图书和作者资源,在新的媒体形态下,音频、网络等新手段都可以加入合作。”出版人王为松说,城市中的博物馆、书店、读书会越来越多,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市民对阅读的需求其实埋藏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会和不同形式的资源相遇,关键要看是否提供了优质的产品,选择了恰当的渠道。
上图讲座目前已拥有六大板块十八个系列,国际名家讲坛、传统文化专题、诗歌朗诵会和艺术课堂都是颇受读者欢迎的系列。“每当我拿出琴,听众总是特别高兴”,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回忆,从10年前第一次在上图讲座以“音乐与心理”为题开讲,她在上图登台10余次,每次都被热情读者包围。“既听了讲座,也欣赏了音乐会,这可能是艺术课堂特别受青睐的原因。读者的热忱是对上图讲座这个平台的认可,上图讲座也是艺术家直面听众的实验探索平台,见证了市民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逐步面向全球,上海图书馆与长三角地区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签署了讲座资源共建共享协议,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跨地域合作与交流,促进长三角地区图情服务更高质量发展。“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最闪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讲座服务是一个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图讲座’这块文化品牌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肩负着传承文化、引领学习的时代责任。”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图讲座要引领社会公众触摸城市的文化机理,探索城市的文化内核,理解城市的文化追求,以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突破,让专业服务更高质量地辐射全国,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紧扣热点、重点、创新点,是上图讲座40年常青的奥秘,也是下一个40年发展所必须坚守的。”
摘要:“上图讲座”40年,伴改革开放而生,随改革开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