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社会百态

规范校外培训 不妨让黑白名单“动”起来

教育部昨天召开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工作座谈会,总结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展,集中约谈进度缓慢省份。会上要求,各地要以县为单位公布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教育部也将集中公布各省专栏网址。

今年7月中旬新华网曾报道说,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教育部发通知要求各地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如今时限已过,然而记者在南京、武汉、成都等地调查发现,严令整治之下,校外培训机构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规范校外培训 不妨让黑白名单“动”起来

例如,有的培训机构把提高班改名为“敏学班”,尖子班改为“勤思班”……南京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为应对教育部门检查,班型名称“改头换面”。为躲避打击,一些培训机构变得十分警惕。比如对于听课的家长,一定要保证是本班的孩子家长。甚至于,一部分培训机构为了躲避监管,在上课时关灯、关门造成没有开业的假象。

规范校外培训 不妨让黑白名单“动”起来

在利益面前,培训机构想着法子规避监管、继续赚钱,这可以说没有什么悬念。面对这样的状况,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显然需要相关部门多一些“暗访”手段,让摸排工作切实有效。

据报道,根据相关法规,非学历型校外培训机构需取得办学许可证才拥有教育培训资格,而教育部也要求从事学科培训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但是在社会上,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处于“有照无证”或“无证无照”的灰黑地带,培训人员也是良莠不齐。

对于没有取得相关资格,或者聘用无资质人员的培训机构,当然应该限期整改甚至勒令其停业。与此同时,将相关的“黑名单”公布出来,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可以让大家避开“黑机构”。

再进一步,黑白名单不妨做成动态的——如果黑名单上的培训机构通过整改达标,获得了资质,那么就可以将其纳入白名单;反之,如果被纳入白名单的培训机构依仗着“榜上有名”乱收费,或者被查出了新问题,那么也可以将其挪入黑名单。

10月22日《人民政协报》报道,民革浙江省委会和浙江省政协的几位委员此前专门提交了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相关提案。浙江省政协委员丁敏林建议,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大力发展线上教育,分流一部分学生的校外培训需求。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而且目前我们也的确看到了不少公益性的线上课堂。以政府教育部门为主导,发展免费的,或者是低收费的线上教育,就可以和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形成有效的竞争。

当然,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过程中,家长的理念和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重要因素。如今,很多孩子和家长一到周末、节假日,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可以说是疲于奔命。也正是因为家长的盲目热情,才助推了各种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

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蔡小雄坦言:“我教了25年书,近三年教出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有100多个,这些学生都不是靠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家长们与其盲目跟风给孩子报班,不如盯着孩子踏踏实实学好校内的课程。同时,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玩耍和思考的空间,不应该被培训班填得满满当当。

内容简介

教育部昨天召开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工作座谈会,总结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展,集中约谈进度缓慢省份。会上要求,各地要以县为单位公布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教育部也将集中公布各省专栏网址。

浏览: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