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社会百态

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作品在瓜州展览

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作品在瓜州展览

甘肃经济网讯 (通讯员 李娜 李雪)10月25日,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作品在瓜州县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展出。

此次展出的“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精品展”,内容选自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复制了敦煌藏经洞流失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历代绢画、纸画、麻布画、和经卷等各类文物135件。

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作品在瓜州展览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藏经洞开造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年),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 年)因于阗国覆灭,当地寺院将一批重要经卷、佛像、幡画藏于原本放废弃文书和旧幡画的洞窟中,并将洞口封闭,后人称之为“藏经洞”。因知情者渐离人世,洞中宝藏也随之与世隔绝。直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16 窟甬道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敦煌藏经洞(即后来的 17 窟),诸多珍宝重见天日,洞内藏有公元 4 至 11 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计五万余件,其所涉领域之光、学科之博、信息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被称为 20世纪中国四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给敦煌带来了盛誉,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劫难。盗宝者纷至沓来,使藏经洞的诸多珍宝流散国外,至今难以聚首,有的甚至已经佚失,难觅踪迹,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既是藏经洞的悲哀,也是当时积弱的中华民族的悲哀。

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作品在瓜州展览

“敦煌宝藏,作为物质文本虽已流散海外,但其中蕴含的佛教真意和人文精神,永远不会被他人掠夺。不堪回首的往昔已然逝去,中华文明千载永绩、生生不息,但我们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之心恒久不变,代代相传。”瓜州县文物研究学者李宏伟说。

通过这次公开展示,使更多艺术爱好者及中外学者欣赏到流散海外的艺术珍品,通过时间隧道,返溯历史,与古人对话,倾听他们的诉说,揣摩他们的艺术,进一步解读国际显学“敦煌学”,从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内容简介

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作品在瓜州展览

浏览: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