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社会百态

在港口小学的那些日子

在港口小学的那些日子

1951年秋季,后朱桥小学整体并入港口小学。

港口小学位于后朱桥的西边不到500公尺处,原来是“余氏祠堂”(俗称“余家祠堂”),专奉余氏祖宗牌位的场所。因其建筑规模大,加上当时农村经济条件差,经有关部门批准,改建为港口小学,是一座标准的农村完小,以满足后朱桥及周边几个村庄的孩子求学需要。

港口小学有1—6年级6个班,除大厅1—2年级为复式班外,3—6年级各有一间教室。大门进去左侧是教师办公室,六、七位老师挤得满满当当。中间有个小天井,是学生课后活动的地方。

在港口小学的那些日子

港口小学教育比较正规,除语、数外,高小还开设了历史、地理课。体育课即借附近生产队的一个晒谷场,队列训练,做广播操。1956年下半年,学校在边上开辟了一个操场(是农田改建的),建有两个篮球架,体育课才走上轨道。

学校生活还是蛮有味道的,中午、傍晚放学,各班均要在小天井列队。中午唱《午学歌》:“午学信号钟声敲,又是半天过去了......”。放晚学唱《晚学歌》:“当当当当放学了,又是一天过去了。同学排队静齐快,回家路上不乱跑。老师同学明天会,明天一清早,快快乐乐上学校。”因每天要唱,虽过去六、七十年,歌词竟还清晰记得。

在港口小学的那些日子

港口小学的教学质量还是挺好的,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努力。按现在的话说,基本功较扎实。1955年秋季我高小毕业时,全班18人参加在崧厦中学举行的入学考试。包括我在内的3人被正取,两人被备取。后5人一起升入崧厦中学,这在当时的农村小学属不多见的。更何况我们5人中,以后有3人分别考取了浙大、杭大、杭师大,2人被绍兴师范录取。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六十年代后期,港口小学搬迁到规模更大的原港口庙改建的港口小学,全校有近20个班级,那是后话了。

在港口小学的那些日子

(讲故事 配图:阿姗 原创)

老许写于2018年2月7日

内容简介

在港口小学的那些日子

浏览: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