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海澄,公营机构公共事务顾问
车路士于本届英格兰足总杯与阿仙奴争冠军。(新华社)
殖民地的历史让香港人对英格兰足球有独特的情意结,不少传统的劲旅如利物浦、曼联、阿仙奴、车路士均于香港成立官方球迷会,汇聚一定数量的球迷。今年,继应届英超亚军热刺访港斗杰志外,两年一度的英超亚洲挑战杯继2007年及2013年后再度重临香江, 四支英超劲旅,利物浦、水晶宫、西布朗及上届冠军李斯特城将分两日于大球场作赛。作为全世界最多人观看的足球联赛,英超赛事的香港转播权多年来均由收费电视高价投得,然后广大的球迷要乖乖地付费观看。这种模式更扩展到其他体坛盛事,如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奥运及亚运。坊间有意见认为这些体坛盛事应该是一种公有财产,让普罗市民免费收看。政府理应在运动比赛的转播权上, 作出适度的干预,保障市民欣赏赛事的权利。
邻近地区均可免费均看世界杯赛事
在1998年或以前的世界杯,香港人可以不费分毫安在家中观看两台联播赛事,但自2002年有线电视出手购买版权后,香港人再也不能免费看世界杯。观乎两岸三地,内地及澳门市民可于免费电视台观看所有上届世界杯赛事,台湾人也可透过网络电视台免费看,只有可怜的香港人要付钱才可观看所有赛事。这是商业竞争的进步,还是社会发展的倒退?相信各位心里有数。
过度竞争,两败俱伤
香港一直奉行不积极干预的自由市场制度,任由私人企业竞争,让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可是,过度竞争却带来恶果,电视台为夺得转播权,以高价购入转播权,然后要求客户缴付高昂的月费。举例说,有线电视于2002年日韩世界杯的转播费只是约6200万港元,无线却用4亿元(约7倍价钱)购买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转播权。结果,广告收入及客户订阅的收入当然不能弥补高昂的转播费,更导致无线电视2014年纯利倒退19%。既然电视台烧钱播世界杯影响业务,观众又不能尽兴而归,政府实在有责任作出适度的干预。
参考外国经验适度干预 创建双赢局面
以澳洲为例,政府于收费电视台的牌照条款中,订明不能跟免费电视台竞争某些特定体育盛事的转播权,包括世界杯决赛周、奥运等。若在比赛开始12周前,免费电视台仍未购入转播权,收费电视才可出手。在内地,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与购买所有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然后于全国免费转播某些赛事,也会分销转播权予其他电视台。 以上政策的目的是避免电视台抢购转播权而推高价格,最终无人受惠。
传闻高价夺得2018世界杯转播权的乐视财困,香港的转播权将会易手,这可能是政府介入的良好时机。
来源:thinkhk.com
文 | 余海澄,公营机构公共事务顾问